郤缺
發(fā)布日期:2021-09-13 16:49 來源: hejin 【字體:大 中 小】 打印本頁
郤缺(xì quē),姬姓,郤氏,名缺,即郤成子,春秋時期晉國上卿。東周時晉國冀(故里在今河津范家莊一帶)人,因其食邑在冀(今山西河津東北),又稱冀缺(這也是“冀”姓的來歷)。 生年不詳,卒年約在晉景公三年(前597年)。主要活動在晉文公、襄公、靈公、成公時期(前636-前600年)。
郤缺之父郤芮在晉惠公時為大夫,因反對晉文公歸國而被殺。晉文公即位,郤缺因是罪臣之子,不得入仕,躬耕于冀野。
一次,晉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經(jīng)冀野,看見郤缺在田里鋤草,其妻送飯到田間,二人相敬如賓,很受感動。胥臣回去以后,對晉文公說,他看出郤缺是有德君子,可以治民,不能因為他父親有罪就摒棄他,應(yīng)該充分利用他的德才為晉國服務(wù)。由于胥臣的極力推薦,晉文公任命郤缺為下軍大夫。
晉襄公元年(前627年),晉與狄戰(zhàn)于箕(今山西蒲縣東北),郤缺擒獲白狄的首領(lǐng),使人們認(rèn)識到他的軍事才干。戰(zhàn)后,襄公特別賞賜了胥臣舉薦郤缺的功績,同時任命郤缺為卿,參與國政。
此后,郤缺在晉國的地位日漸重要。晉靈公六年(前615年),任上軍主將。九年,兼帥上下兩軍伐蔡,使其訂城下之盟。晉成公六年(前601年),任中軍元帥,掌晉國大政。